有任何实际行动,甚至提出荒唐地把国土平分天下之说。

康熙当然是拒绝,而且暴怒,但因战乱,不得不与之和解。

康熙二十一年间,五世□□圆寂,这也意味着西藏在当前权力处于一个部分悬空状态,桑结嘉措果断地做出“秘不发丧”的决定,目的便是为了瞒住大清。

而泰楚鲁的第一个失误便是在此,他到现在也没看出来。

还是因为桑结嘉措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,秘密与噶尔丹勾结,企图借助噶尔丹的力量赶走和硕特部落。

在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之时,曾派遣济隆活佛到噶尔丹军中诵经,在噶尔丹逃跑一事上,也有出不小的力。

若非固伦荣宪长公主先发现这个,康熙要等到二次战败噶尔丹,从投降的战俘中才能得知五世□□早已圆寂的消息。

泰楚鲁辩解:“这是桑结嘉措太过狡诈,瞒上欺下,还在布达拉宫选择一个与五世□□很相似的人伪装……”

“连噶尔丹军下不少人知道的事情,泰楚鲁大人的信息未免也太滞后,每年整理贡品这谁不会?”

胤祁指出其实在康熙二十三年,来自西藏献贡的人是有不小心露馅的,但被泰楚鲁大人忽略,正因如此,才让他们越来越大胆,插手内政诸多事情,露出的破绽也越来越多,但泰楚鲁大人跟个瞎子一样。

此乃其一。

现如今问题暂时解决,康熙已派人持敕书到西藏,揭露其勾搭噶尔丹的罪行,因西藏比较特别,需软硬皆施,此事以桑结嘉措送曾经为噶尔丹诵经

的济隆活佛入京结束。

但毫无疑问,泰楚鲁的失误不该被忽略,礼部也不该只负责每年好吃好喝接待一下藩王,清理一下贡品。

这种涉及国家政权与领土统一的内政问题理应更加重视才对,给予高度的自治权,不代表完全甩手不干,更应该借其错误,抓紧两地百姓的联系才是,文化融合才是让两地百姓与国土越来越密不可分的最好途径。

朝臣们觉得这有道理,泰楚鲁确实有不小的失误,以往上贡期间他们太注重于礼,而忘记对于番邦应该兵礼并施,即便纳兰明珠与索额图也指不出错误。

而面对这样指责,泰楚鲁脸色铁青,张了张嘴,但最终什么都没说。

章节目录